http://www.hteacher.net 2024-01-03 10:40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从导入、新授、课堂练习、展示评价和小结拓展等几个环节说我的教学过程。我设计的教学程序如下:
(一)导入新课
每节新授课的导入犹如一场精彩的演出。上课初始,教师播放古典时期的西方音乐,创设情境并出示《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雕塑作品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这件雕塑作品残缺了,但仍给人极强的视觉美感?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它吸收了古代两河流域与吉埃及的美术成就,逐渐发展出自身的特点。古罗马美术继承并进一生发展了古希腊的遗产。在历史中,西方美术曾经多次回归古希腊与古罗马的传统,它们被称为古典美术,代表着理想与典范。我们又该如何去欣赏古希腊古罗马美术作品呢?今天,我们一起回顾古希腊古罗马的理想与典范。引出课题《理想与典范——古希腊与古罗马美术》。
(二)讲授新课
首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尝试选择一种艺术作品进行观察,思考问题:古希腊美术家从哪几个方面塑造了理想的人体雕塑?分别遵循了什么样的标准为什么遵循这样的标准?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古希腊人认为,理想人体的整体与局部都应符合和谐的比例,手指与手掌、大臂与小臂、四肢与躯干均应遵循严格的数学关系。理想的人体还应建立在张弛有度、动静相宜的姿态塑造之上。古希腊理想化的人体雕像被称为“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教师进一步出示图片《荷矛者》《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大卫》《三女神》《掷铁饼者》等,围绕认识古希腊人体雕塑在比例、姿态、形体、表情四个展开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总结:古希腊人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他们想象的诸神与人同形同性,只是身体更为完美。他们还崇拜英雄,推崇体育,认为健全的心智以完美的体魄为基础。这都让他们对理想的人体表现充满热忱。
此外,古希腊理想化的人体雕像通常面容沉静,察觉不出一丝情绪的波动,因为雕塑家的目的不是为了唤起观者的情感共鸣,而是为了表现超越个体的典型之美。艺术史家温克尔曼称之为“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其次,设置问题,发展学生探究分析艺术风格的能力。教师展示《石鼓文》《张迁碑》《颜勤礼碑》,提出问题:篆书、隶书、楷书在字形结构上有什么区别?(篆书结体端庄,楷书方正、隶书扁平)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同书体在结体上有所不同,篆书结体端庄,楷书方正、隶书扁平,在结体上呈现该书体的总体风格。
出示颜体“神”与欧体“神”,讨论问题:同种书体之间结构也会有差异吗?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同书法家在书写时会形成不同的个人风格,与书法家的个人经历、性格有关。
教师出示董其昌《谢惠连雪赋》和徐渭《行草应制咏墨图》,提出问题:两件作品在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章法,变化中追求统一)②这样的布局排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谢惠连雪赋》总体较为规整,《行草应制咏墨图》布局随意自在,每个字都有基本的结构法则,字与字、行与行的组合又形成整篇的结构。
提出问题:除了布局形式之外,两幅作品在墨色的使用上分为几种?不同的墨色所带来的视觉效果上的差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用墨有浓淡之分,一般篆书、隶书、楷书多用浓墨,给人以笔沉、力度充沛的感觉,淡墨常用于草书、行书,给人淡雅隽秀、清新飘逸的感觉。除了浓淡,古人还用“枯”和“润”来形容墨法,枯笔来自干墨,润与枯相对,点画中微微湿润晕化。
(三)评述交流
在这一环节,学习整体赏析艺术作品。创设情境,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到博物馆观看多幅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雕塑及建筑作品,请同学们作为讲解员介绍作品。
学生运用文字的形式进行评述,并与大家分享。教师总结:鉴赏的过程是学生从理论向实践的过程验证,掌握美术鉴赏方法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掌握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学会点石成金才是最重要的。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提问的方式,回顾这节课的重点知识。古希腊与古罗马美术的最大价值是在理想与自然、理性与感性之间达成了适度的平衡,从中提炼出;和谐而又严谨的审美标准,同时又以宽容的心态不断吸纳新材料、新技术与其他文明的美术成果。正因如此,古希腊与古罗马美术成为后世艺术家不断汲取资源与灵感的宝库。在西方美术发展史中,古希腊与古罗马美术奠定的传统从来没有真正断裂过。
以谈话和提问等方式总结这节课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畅谈对这节课的收获,教师及时补充,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避免教师枯燥地总结,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够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记忆。条理清晰,良好的观感也能够给人美的感受,帮助学生学得更轻松。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欣欣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